用“心”记录工艺过程的质量卫士
发布时间:2017年-06月-21日
“温度、湿度、称量、复称、回皮、合格、加料……”称量作业现场,一位女职工时而盯着电子秤读数,时而看一眼时钟,时而检查容器,时而趴在操作台上记录数据,嘴里从容不迫地发号施令。大家在她的指挥下,忙而有序地称量各种原材料,她就是六院389厂二车间称量组记录员孟雪莲。
生产前,孟雪莲反复检查原材料是否有年检合格证,是否在有效期内,预热时间是否满足要求,存放环境的温湿度是否符合工艺。一拿到工艺卡片,她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计算各类原材料的使用量。“每种原材料的添加顺序、加入时间都是有严格要求的,你拖延10分钟,后面的班组可能需要用1个小时补救。只有准备充分,才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员,才能更好地把握生产节奏。”她笑着说。
2017年,随着科研生产任务激增和人员调整,称量组补充5名新职工。在适应倒班节奏的同时,每个班要配备一名记录人员。新进的5名女职工只有1人接触过称量工作,远不能满足生产进度要求。
晚上9点多回到家里,她一下子瘫倒在床上,累得说不出话。半夜,她开始发烧,家人劝她休息一天,她说什么也不肯,匆匆吃了药,又站在电子秤旁。组员郑伟、刘园心疼她,提前来接班,可她放心不下,仍是满天星斗才离开工房。
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,没有令人羡慕的荣誉,她就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一线职工。她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军工就要姓军,军品必是精品”的承诺。每一发产品的出厂,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,都离不开像她一样默默坚守、无私奉献的一线普通劳动者。(文/于海洋)
生产前,孟雪莲反复检查原材料是否有年检合格证,是否在有效期内,预热时间是否满足要求,存放环境的温湿度是否符合工艺。一拿到工艺卡片,她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计算各类原材料的使用量。“每种原材料的添加顺序、加入时间都是有严格要求的,你拖延10分钟,后面的班组可能需要用1个小时补救。只有准备充分,才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员,才能更好地把握生产节奏。”她笑着说。
2017年,随着科研生产任务激增和人员调整,称量组补充5名新职工。在适应倒班节奏的同时,每个班要配备一名记录人员。新进的5名女职工只有1人接触过称量工作,远不能满足生产进度要求。
晚上9点多回到家里,她一下子瘫倒在床上,累得说不出话。半夜,她开始发烧,家人劝她休息一天,她说什么也不肯,匆匆吃了药,又站在电子秤旁。组员郑伟、刘园心疼她,提前来接班,可她放心不下,仍是满天星斗才离开工房。
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,没有令人羡慕的荣誉,她就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一线职工。她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军工就要姓军,军品必是精品”的承诺。每一发产品的出厂,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,都离不开像她一样默默坚守、无私奉献的一线普通劳动者。(文/于海洋)